2024-05-28
一、颜真卿轶事(一)仕途起家,始于尼姑看相相传颜真卿担任醴泉尉,因听说唐玄宗要亲自主持科举考试(制科),欲去报考,遂向一个善于看相的尼姑询问前程。尼姑说:“颜郎事必成。自后一两月必朝拜。”颜真卿又问:“官运到头,服到五品吗?”尼姑笑答:“颜郎所望,何其卑耶?”颜真卿说:“得五品官便可着绯衣、戴银鱼,儿子得补斋郎(若父亲当官者,做儿子的可以递补官职,但官阶不高,所以斋郎应为官名。),我的愿望已满足矣。”尼姑指著座上一块紫色的餐巾说:“颜郎衫色如此……”果然,放榜后,颜真卿名列高等,授长安尉,不数月迁监察御史,其后仕途一帆风顺,公服颜色由碧而绿,再染为赤,直到官居二品,穿上紫衫。(《戎幕闲谈》)(二)有担当的父母官唐代宗大历元年(765年),颜真卿因奏宰相元载阻塞言路,遭贬谪。三年(768年)四月,由吉州司马改为抚州刺史。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,他关心民众疾苦,注重农业生产,热心公益事业。针对抚河......
“三滩碑记”碑全貌3月5日,新化县坐石乡有关人员,将距今158年的清代倡导民风“议事碑”,登记入档。但是其中疑团也再一次引起世人的关注。石碑高为2.25米,宽为1.5米记者看到,该碑全称为“三滩碑记”,为咸丰陆年(1856年)刊刻,树立在坐石乡毛坪村一户民居旁,离乡政府约200米。石碑为当地石质所刻,高约为2.25米,宽约为1.3米,碑上字超1000个,楷书。碑上的内容分6个部分刊刻,即《序言》、《禁令》、《颜彭谢》、《石匠》及落款等等。三滩碑记,强调民风的重要性三滩碑记《序言》中记载:“盖闻厚淳风,必除弊俗”,它讲,曾经听人说,想建立良好的民风,就是要剔除此地坏的习俗。碑上还说,要有和睦的邻居,应该有和睦的家庭等等。因此,种种理由,我们有责任制定出以下的禁令方案来,比如《一禁不许》中,禁止“油诈强牵,强抄强割,污良为盗”等等。碑上的“颜”姓何处去了碑文中记载,这三滩碑上的“三滩”,指颜、......
颜氏之先,据传周武王克商时,封宴安之裔孙侠为邾子。传至春秋,侠之后人夷甫字颜,生子友,友据当时惯例,以其父字“颜”为氏,此为颜姓第一人。友至十八世,至颜回。颜回,尊称颜子,字子渊,十四岁拜孔子为师,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。颜氏后人认其为一世祖。颜氏入仙分支较多。颜回第六十三世孙茂聪公,于明弘治三年,由永春迁徙至我县,尤以榜头镇溪尾村居多。另有小部分居在赤荷村溪州、榜头街、坝下村、鲤城街道以及枫亭等地。而大济镇格峰村颜氏后裔,是入闽始祖洎公后人于元朝至元十八年由永春迁入仙游富洋村。六代孙云居公迁居格峰。书峰乡锦峰村颜氏,同样系入闽始祖洎公后人迁居而来的。...
颜家村地处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的东南4公里,村东靠鸣羊山,山北为十九郎村,村西是魏家村、道流村,村东与普集街道的西埠村、东埠村接壤。目前村内共有339户人家,950多口人,主要由颜姓、张姓、刘姓三大族姓组成。据《章丘地名志》记载:“明初,齐姓迁此建村,名齐家寨。后颜、张、袁、石等姓相继迁入。因村在鸣羊山西侧,改名为鸣羊山庄。清嘉庆年间,建复圣(孔子大弟子颜渊)庙,更名为颜家庄”。村里这座有200多年历史的复圣庙,现在剩有大门尚保存完好,有碑刻一块,可惜字迹由于年代久远,已漫漶不清。幸好有心人早已把碑文拓下来,碑文中记载了这个村的颜氏家族,是“复圣”颜回的后人。周末的一天,与几位朋友来到颜家村,近距离接触了复圣庙以及石碑,并听村中的老人讲述了背后的故事。一到村里,村支书颜世军热情接待了我们,并领着到了老支书颜景祥家里。今年80岁的老支书颜景祥,在村里干了50多年的村干部,对村里的情况比较熟......
颜姓起源于周宣王时期,邾国国君夷父伯颜因功被赐为公爵,封其次子友至小邾国,以颜为姓。其后代颜回受孔子推崇,尊为“复圣”,故颜姓族谱以颜回为一世祖。颜姓在历史上经历了五次大的迁变,形成了南北分宗。颜姓的郡望有鲁郡和琅玡郡,堂号有“复圣”、“家塔”、“四乐”、“旧雨”等。...
颜姓邳州岔河镇大姓之一。颜姓来源有二:一是源于颛顼帝的玄孙陆终。据<姓纂》颛顼帝之子名称,称之子名老童,老童生重黎吴回二子。其中吴回之子陆终生六子:樊、惠连、轰(jian)、来言、安、季连。老五安的后代挟被封在邾地,即现在山东邹县东南一带。最初是鲁国的附唐国,传到夷父时,夷父的字为颜,时称“颜公"。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,姓颜。二据《通志.氏族略》:“出琅琊,本自鲁伯禽,支庶有食采于颜邑者,因而著姓。”这支颜氏的始祖是伯禽,伯禽是周初制礼作乐的周公之子。被周天子封在鲁国,其后代食采于颜邑,故以颜为姓。颜姓发源地在山东。邳州颜姓系“复圣堂"传人。明中期,颜姓五十五代祖(始迁祖),从山东曲埠陋巷迁出,定居邳州岔河颜家村。生四子:崇点,崇谟、崇训、崇号。繁衍生息,人丁兴旺。迄今传19世,有族众2000余人。分布在良壁、样墩、颜家,马庄、楚墩、黄庄、东马店等村。...
分布据2004年12月安溪县人口资料统计,安溪颜氏人6216人,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安溪姓氏中居第29位。主要分布在蓝田乡、西坪镇。族谱昭穆1.《颜氏紫泥族谱》为蓝田乡乌土村、黄柏村、山内寨村等紫泥派下颜氏总族谱。始修于明万历二十二年(1594)年,万历三十三年(1605年)、清康熙二十年(1681年)、乾隆四十八年(1783年)、民国26年(1937年)先后续修,最近一次续修于1996年。自二十六世起昭穆为:绳其祖武,万年受祜,贻厥孙谋,以燕翼子,垂裕后昆,兴诸衍庆,丕振宇宙,树民建国,得扬光宗,亿世绪昌。2.宝潭《颜氏族谱》西坪镇宝潭村颜氏族谱。始修于明万历二十二年(1594年),万历三十三年(1605年)、清顺治十八年(1661年)、嘉庆九年(1804年)、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、民国26年(1937年)先后重修。最近一次续修于1996年。昭穆同蓝田乌土颜氏。3.芦田《颜氏族谱......
...
...
...
孝子故里颜村有座颜氏宗祠,始建于明朝,正值颜氏宗族强盛之时。作为“义邑故家”、望门大族,要建颜氏宗祠,理应选风水宝地、择良辰吉日而建!故邀先生定日选址,其曰:建此祠堂须“骑双马”奠基,遇“戴铁帽”架桁方为大吉大利。当时,颜氏家族及筹建人均不解其意,只能按先生断定良辰开工建造。奠基日,祭拜天地菩萨,邀请各路神仙保佑,恰好邻近董村的一位秀才骑一匹大马,后随一匹小马往苏溪而过,见奠基仪式,乃持双马暂停观望,正值鸣炮开土之时。后建顺风如意,各方凑头,又到架桁上梁之日,香烛齐案,泥水木匠上房,锣鼓鞭炮响起时,突然天飘几片乌云,风起雨下。有一位龙祈山村的客官从苏溪购一口“二尺四”的大锅而回,天降大雨,随将大锅戴头避雨,在祠堂前"戴铁帽"现望,待上梁毕,雨过天晴。事后,颜氏家族才醒悟先生“骑双马”奠基,遇“戴铁帽”架桁的预言之意。也为颜氏宗祠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。四百多年的历史记载着颜氏宗祠的传奇。颜氏宗......
孔子聚徒讲学十三年时,来了一位鲁国曲阜本地的学生颜回,才十三岁。这个孩子仁厚内向,所以孔子一开始不能判断他的天资。《论语•为政》中有孔子说:“我讲课时,颜回从不发表不同意见,好像很愚钝。但是课后我听他的言论,发现颜回并不愚。”孔子不愧是伟大的教育家,能透过现象看本质,发现颜回的天资并不一般。其实颜回聪颖过人,悟性极高,早就领会了孔子学问的博大精深,对生活的追求淡泊,《论语•雍也》: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”颜回境界高远,在孔子的学生中以德行著称,成为孔子最得意的学生。公元前481年,颜回先于孔子逝世。孔子极为悲痛:“噫!天丧予!天丧予!”颜回(前521—前481),字子渊,春秋末期鲁国曲阜(今属山东曲阜)人。颜回一生没有留下多少言论,但他的思想和孔子是一致的,所以后人也称“复圣”,就是和孔子一样的圣人。颜回也是颜姓人的骄傲。但颜回不是颜姓始祖。他的父亲颜无繇也是......
颜氏图腾是由“彦”和“火”组成,彦的上方是危屋,在危屋的至高处观测天象,面颊被太阳晒得红彤彤,下边的三撇(彡)是“彤”字的缩写,颜氏因此又有“红颜”之称。后人据颜氏思想解释——左侧:依山伴水而居,乐山之和谐、乐川之搏击、自强不息。右侧:尊鸟敬龙图腾,秉炎黄精神、传颜氏文化、厚德载物。整体:以古为鉴、三省吾身。...
颜伯玮:丹心不改人臣节,青史谁书县令名颜伯玮(?-1401),名公环,以字行,明初江西庐陵人。明建文帝初年(公元1399年),举贤良,知江苏沛县事。不久南北战事爆发,燕王朱棣兵马南下攻占济宁,沛县民众荒乱,颜伯玮设立丰沛军民指挥司,召集流民五千人,修筑城堡,做好防御。及至北军驻沙河攻沛城,固守不下。颜伯玮派遣县丞胡先到徐州告急,并对其弟颜珏及子颜有为说:你们回家告诉老人,我做儿子的职责不能克尽了。在察院墙壁上题诗曰“丹心不改人臣节,青史谁书县令名。”看到的人无不痛哭流涕。夜间二鼓后,北军攻入东门,守城指挥王显迎降。颜伯玮在县衙冠带升堂,南向遥拜,大哭曰:“臣无以报国矣!”遂拔剑自刎。其子颜有为不忍离去,也自刎于父亲身旁。主簿唐子清、典史王谦被擒皆遇害。县丞胡先事后收敛颜伯玮父子尸首,葬于沛县南关,题名“颜公墓”。南明福王时(公元1644年),谥忠惠,子有为谥孝节。颜钧:明代泰州学派重要传人......
...
...
...
...
颜氏族谱 [19卷,含首1卷]
颜氏族谱 [19卷,含首1卷]
颜氏族谱 : 台中县颜梦弘公派下
颜氏族谱 [19卷,含首1卷]
颜氏族谱 [19卷,含首1卷]
颜氏宗谱 [8卷,首1卷]
颜氏族谱 [19卷,含首1卷]
重修颜氏迁粤家谱 [4卷]
颜氏七修族谱
东岸颜氏七修族谱 [10集]